一位名叫陸步軒的北大畢業(yè)生,因種種原因而不得不以賣肉謀生,于是媒體對此進行連篇累牘的報道,一時間引起較大的社會反響,陸步軒因此成為新聞人物,F在北大才子賣肉的新聞又有了續(xù)曲,《華商報》7月9日報道:“在西安長安街頭賣肉的北大畢業(yè)生陸步軒,目前被證實在西安市長安區(qū)政府一家事業(yè)單位當了干部。”記者從長安區(qū)一位熟知陸步軒情況的朋友處了解到,陸步軒現在只是一名普通干部,這是當地政府出于對人才的尊重特殊安排的。也就是說,只有給“北大才子”陸步軒在當地政府安排一個位子,政府才算是盡到了責任,才不會被別人所非議。政府的此舉緩和了群眾的非議。因為在人們心里有個根深蒂固的觀念,那就是“北大畢業(yè)生”萬萬不可以賣肉。大學生本是天之驕子,應該從事一些有品位的事業(yè),大學生而賣肉,是人才的浪費,也是教育的失敗、社會機制的失衡。當人們普遍為“北大畢業(yè)生”賣肉而義憤的時候,似乎沒有人關注“北大畢業(yè)生”下崗是不是一種正,F象?如果說“北大畢業(yè)生”賣肉有負公眾期望,那么,“北大畢業(yè)生”下崗是不是也能夠觸動公眾敏感的神經?
事實上陸步軒就是一名下崗職工。消息說:陸步軒當年以長安縣的文科狀元考入北大中文系,畢業(yè)后分配到長安縣柴油機械配件廠,此后他經歷了不少生活波折。在屢遭失敗后,他沒有自暴自棄,而是放下書生架子,于 1999年在長安縣(今西安市長安區(qū))開了一家“眼鏡肉店”。——如果陸步軒在長安縣柴油機械配件廠干得好好的,何至于自謀生計去賣肉呢?不是下崗又是什么?
沒在企業(yè)干過的人對下崗往往有些模糊認識。有人以為下崗的都是工人。其實不是這樣,下崗職工里面不但有工人,也有工程技術人員,有工程師、醫(yī)生、教師,以及各種各樣的專門人才,當然也包括陸步軒這樣的才子。至今沒有權威部門的統計來證實,到底有多少“北大畢業(yè)生”以及清華畢業(yè)生、人大畢業(yè)生、浙大畢業(yè)生、武大畢業(yè)生……在下崗。但我可以說,下崗職工里面藏龍臥虎,人才濟濟。有些人會說,他們并不是真正的人才,因為他們在下崗以后不能盡快重新就業(yè),就證明他們實力不強,適應能力不強。這未免站著說話不腰疼。請您去人才市場上看看,聽說過“35歲現象”嗎?
還有人認為,下崗的人都是不好好干活的,技術不好的,不求上進的,“今天不努力工作,明天就得努力找工作”,就是他們的寫照。這也是想當然的看法,或者說,被某些媒體所“誤導”。除了整體垮掉的企業(yè),徹底破產的企業(yè),人人都逃不掉下崗的命運而外,企業(yè)里面的下崗伴有多少丑惡,多少辛酸,多少人格扭曲和人性泯滅,沒有身臨其境的人難以想象,甚至根本就想象不到人間會有如此黑暗的事。
本文著重講那些不是破產倒閉的企業(yè)、而是經營情況還比較可以的國企,他們的職工下崗的有關情況。在這些企業(yè)里,經營者是把下崗當作口號來喊的,似乎不搞下崗就不是改革,下崗的人越多,表明企業(yè)管理者改革的步伐就越大,改革的決心就越大,改革的功勞當然也就越大。在這些企業(yè)里,下崗往往被異化為一種對職工的懲罰,一種威脅,一種對“順我者昌、逆我者亡”理念的最真實的詮釋。完全是“階級斗爭一抓就靈”的翻版。是排除異己、進行窩里斗的利器,是一根打人的棍子、是一頂整人的帽子!罢f你行你就行,不行也行:說你不行你就不行,行也不行。”工會、職代會形同虛設,黨團工青婦,全都不接受關于下崗的投訴和申述。嗟咄之間就可以決定一個職工的下崗。不必經過討論,不必本人簽字,更不在法律關照之下。人與人之間真情已經難覓蹤跡,一些丑惡的東西沉渣泛起。實行下崗其本意是體現“優(yōu)勝劣汰”,很多企業(yè)實際上搞的卻是“優(yōu)敗劣勝”。能力差不要緊,水平差也不要緊,重要的是關系要硬,關系要好,只要上下關系“擺平”了(“擺平”的手段多矣哉,必要時肉體也可派上用場),蠢才也可以保住不被下崗。在競爭這個平臺上,人們競爭的不是實力和技能而是“關系”,過五關斬六將最終取勝的人往往是足夠無恥、足夠下作的人。
因此,勞動模范下崗,技術標兵下崗,操作能手下崗,工程師下崗,“北大畢業(yè)生”下崗,清華畢業(yè)生下崗……屢見不鮮。人們會說,這年頭,什么事情不會發(fā)生?
對于國企職工下崗,有些雖然沒有在國企干過,對企業(yè)幾乎一無所知的人,卻熱衷于發(fā)表意見、提出方案,從經濟、社會、歷史的高度侃侃而談,說起下崗的必要性、合理性、緊迫性高論疊出,似乎獨具慧眼。所以我說,某些冷靜而高明的經濟學家們,某些見解不凡的朋友們,說到國有企業(yè)下崗的話題,你們有充足的理性和智力,卻少了“心”。沒有帶“心”,您能真正了解國企職工下崗的內涵嗎?我以為很難!
責任編輯:sxworker
關注公眾號,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