含光門是唐長安城皇城南墻偏西的一處城門,最早修建于隋文帝時期。“含”指包含、包容;“光”是光大的意思。在唐代時,來到長安的外國使節(jié),一般都會進入含光門內的皇城接洽外交事務。
唐含光門內東有鴻臚寺,鴻臚寺相當于唐朝的外交部,鴻臚客館相當于國賓館,是接待各國大使、來賓及入貢者的機構。唐長安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國際都會,唐朝全盛時期,這里每天官員、使節(jié)穿梭往來,忙于處理政務外交。住在長安的各國使者多達數千人,鴻臚寺旁有各國修建的眾多館舍。還有一些國家的王族和少數民族首領來長安參訪、拜謁,鴻臚寺負責辨別他們的身份、職別,以備給予相應的享宴和禮遇。還有逃亡到中國來的域外貴族,如當時兩河流域的大食(y ì)國發(fā)生政變,大批王族逃至長安,都在此給予妥善安置。在唐含光門附近穿著各種服裝、講著不同語言的使者人來人往,成為唐都一大景觀。
可以說,含光門見證了彼時大唐外交的詭譎風云。唐朝末年,這里逐漸失去往日的風采。唐昭宗遷都洛陽,長安大部分地方毀于戰(zhàn)火,節(jié)度使韓建將幾大城門封閉,只保留了含光門和安上門作為新城南面的兩座城門。
含光門經過五代至北宋一直沿用下來,名稱沒有改變,直到元代含光門被封閉。明代初年向東、北拓展西安城墻時,含光門被包在西安南城墻之內,其遺址也因此被保存下來。1 9 8 4 年,西安市整修西安城墻時,發(fā)現了唐含光門遺址,這也是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好的隋唐城門遺址。2 0 0 8 年,在遺址上建成了西安唐城墻含光門遺址博物館。
如今,含光門城門大開,車輛穿梭其中,行人絡繹往來,繁華市井已非古人所能想象。而在清晨或薄暮時分,駐足于幽深的城門洞,又不能不令人作懷古之思,足可遙想域外使者不懼萬里之遙,跋山涉水,終抵長安含光門的歡欣心情。 □李洋
責任編輯:白子璐
關注公眾號,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