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《紅樓夢》,迎面撲來的就是股江南氣息。見到的是一個個運河城市,聽到的就是運河的水聲,不難看出,故事是發(fā)生在大運河沿線。
書中提及的地名雖有數十之多,但故事發(fā)生在大運河沿線城市姑蘇、湖州、江寧、臨安、揚州一帶。故事開篇“地陷東南,這東南一隅有處曰姑蘇,有城曰閶門者……”可見“夢”自蘇州,且在運河上重要碼頭閶門,結束在常州老西門古運河北岸的“毗陵驛”,卻是京杭大運河上數十座驛站之一。故事中多處提及大運河原點城市揚州,僅書目錄上,竟有兩回標有“揚州”,說明揚州是故事的重要之地。故事以榮國府為主線,在大運河畔的四大家族中展開,就是白玉為堂金作馬的賈家,珍珠如土金如鐵的薛家,金陵史家和金陵王家,這四大家被本省“護官符”所列,這里的“本省”應該就是金陵所在之省,大運河流域之省。書中出現的人物,發(fā)生的事件無不與四大家族有關。
整部《紅樓夢》故事的見證人賈雨村,乃運河城市湖州人氏;甄士隱,乃江南運河城姑蘇一鄉(xiāng)宦。書中女主角林黛玉,由揚州出場,后乘船沿著大運河去外婆家。故事中黛玉、妙玉等是蘇州人;薛寶釵、史湘云等是南京人;賈母稱王熙鳳為江南辣子。
眾多人物由一僧一道借“通靈寶玉”之說,在大運河畔諸城市作了一番“太虛幻境”之旅。所以,《紅樓夢》是運河城市里的故事,是大運河流出的故事。
《紅樓夢》中人物的活動也充滿著大運河流域的人文風情。從大觀園的布局上看,由后門旁從外引水(應是運河之水)入園,構造了以水圍繞的花柳繁華地,溫柔富貴鄉(xiāng),可以說園內無處沒有水,以池為中心,樓閣軒榭建在池的周圍,其有漏窗觀景,有回廊相連,與園內的古木、綠竹、山石、花卉構成一幅幅幽遠寧靜的意境畫面。閱覽《紅樓夢》的大觀園,猶如游覽蘇州拙政園。如“遂命開門,只見迎面一帶翠嶂擋在前面……賈政道:‘非此一山,一進來園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,則有何趣。’”這與蘇州拙政園的入口何等相似。
一方水土養(yǎng)一方人,大運河之水增添了《紅樓夢》的景色和生氣,也給生活在大運河畔的人們帶來了靈性!都t樓夢》中,吃江南盛產肥美鮮味螃蟹的描寫,惟妙惟肖;《紅樓夢》中人,喝茶也很考究,“一杯為品,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,三杯便是飲牛飲驢了”;妙玉用舊年雨水沏茶;眾人多喝南方低度酒,尚有興致,甚至“那一壇子酒,怎么就吃光了。正是有趣,偏又沒了”。就連賈母也漫浪地說“正經坐一回子船喝酒去”。眾人除了喝茶、喝酒,聽昆曲,還放風箏,“放晦氣”,正合運河城市杭州的俗諺:“三月放個斷線鷂。”
《紅樓夢》的語言藝術是吸取群眾語言的創(chuàng)造,其方言以南方方言為主,摻有北京方言,與作者的生活經歷戚戚相關。如黛玉葬花“儂今葬花人笑癡,他年葬儂知是誰?”“儂”是吳語經典特征字,古言常為自稱!都t樓夢》中,王夫人說“賣油的娘子水梳頭”中“娘子”,正是運河流域戲劇中對已婚女子之稱。還有橫豎、盤纏、碧清、搛菜、滾熱、好容易、沒得、過了人,還有燒菜“少擱油才好”,都是地道的大運河流經的方言,散發(fā)著沁心的大運河潺潺流水聲。
《紅樓夢》對飲食的描述詳盡,不僅篇幅多,而且相當細致,足以顯現運河流域的飲食文化。據不完全統(tǒng)計,《紅樓夢》中有二百多處提及喝茶,比如林黛玉說:“把我的龍井茶給二爺沏一碗。”還有三百余處說到喝酒,喝黃酒、紹興酒和無錫惠泉酒;吃的是米飯、紅稻米粥,少面食,如芳官說:“我也吃不慣那面條子。”書中至少有兩處,提及運河城市無錫特產面筋,炒面筋的菜,以及時鮮蔬菜“蘆蒿”,美味的“椒油莼齏醬”!都t樓夢》中列出來的“蝦丸雞皮湯”“酒釀清蒸鴨子”“胭脂鵝脯”等,都是運河畔的江南名菜。書中對蘇浙地區(qū)“茄鲞”的做法,描述得最為翔實,勾起無數讀者的饞欲,難怪劉姥姥說:“茄子跑出這個味兒來了。”書中還說到“豆腐皮的包子”,是揚州知名早點;書中提及的寶玉“痛喝了兩碗”既開胃又解酒的“酸筍雞皮湯”,和揚州人稱為“一啜解”的“火腿鮮筍湯”,都是采用運河流域的竹筍制作的名饌。
大運河的水,為長三角人提供了鮮活的食材,形成了揚派和杭幫菜系,也為曹雪芹描繪官宦人家飲食增添了筆墨。 □周元益
責任編輯:寧黛艷
關注公眾號,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