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雨昕為游客講解。 張博文 攝
幾乎沒有猶豫,1 0 歲的毛雨昕自信地走上前去:“阿姨,我是延安新新雙語小學的講解員,可以為您講解嗎?”
延安楊家?guī)X的早晨,春雨剛歇,革命舊址入口前,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早已排起長隊,依次進入。
如果你稍有留意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,有一群個頭不高、穿著校服、洋溢自信笑容的學生,穿行于人群之中。
梳著馬尾辮,系著紅領巾,毛雨昕呈丁字步站立,右手微微舉起,眼神順著手指的方向娓娓道來:“我們面前的中央大禮堂,就是專門為召開七大而建……”
時間的指針撥回1 9 4 5 年,正是在這里,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隆重召開,這次“團結的大會,勝利的大會”,使我黨在政治上、思想上、組織上達到空前的團結和統(tǒng)一,為奪取抗日戰(zhàn)爭和解放戰(zhàn)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。
這次載入史冊的大會和它鼓舞人心的力量,如今正在被越來越多的“娃娃們”講述。
年紀不大,但“講齡”不短。“我7 歲時,就已經背會了楊家?guī)X革命舊址的講解詞,每到周末都會來這里講解,已經講了三年。”毛雨昕身旁,父親毛彥龍總是風雨無阻陪伴女兒。
毛彥龍?zhí)嶂目诖铮b著5 頁講解詞,因為女兒經常翻看,紙張已皺皺巴巴,上面還用拼音標注著生僻字詞的讀音。
“以前講解時,她還比較生疏,現(xiàn)在已經飽含情感,講得流利。”父親的眼里,這些鍛煉讓女兒變得越來越開朗、自信。
楊家?guī)X的故事,毛雨昕已記不得給多少人講過。但每講一次,她都聲情并茂,偶爾還會唱起歌或用陜北方言講,引得掌聲陣陣。
在延安,越來越多的小學生經過培訓學習,正在用各種形式,把革命舊址背后的紅色歷史和紅色精神講給更多人。
“1 9 9 2 年,延安職業(yè)技術學院附屬小學成立全市第一個革命舊址小小講解團,到目前,延安已經培養(yǎng)了上千名小小講解員,接待前來延安的游客數十萬人次。”延安新新雙語小學校長南志忠說。他曾任延安職業(yè)技術學院附屬小學校長。
南志忠說,娃娃們從認字、背誦到熟練掌握,然后自信講解,這顆紅色的種子已經深深根植于他們的心田,而他們也正在將這顆種子播撒給更多人。
如今,這個“娃娃講解團”,就要邁入而立。
最近,南志忠已在籌劃,準備將小小講解團的發(fā)展歷程,拍成紀錄片,記錄這群孩子的成長,也記錄下延安紅色精神的代代傳承。
2 5 0 公里外,另一片紅色沃土陜西照金,一個名為紅孩兒的宣講團也在茁壯成長。
“8 8 年的歲月滄桑,并沒有帶走馬燈的光芒,它依然照耀著新時代前進的方向。”照金陳家坡會議舊址廣場上,巍然矗立著一盞馬燈雕塑。1 1 歲的宋天翊站在不遠處,反復熟悉著講解詞,等候為游客講述照金的紅色歷史。
2 0 1 8 年,照金所在的銅川市耀州區(qū)打造了紅孩兒宣講團,截至目前,3 0 0 多名團員已覆蓋全區(qū)所有中小學校。
2 0 1 9 年,在父親的鼓勵下,靦腆的宋天翊加入宣講團。短短兩年間,他已從一個不善言談的小學生,成長為一名頗有風范的講解員。
“作為一名紅孩兒宣講員,我要在這盞馬燈的指引下,跟隨老一輩革命先烈的足跡,講好紅色故事、傳承紅色基因,為這盞馬燈增光添彩。”舊址旁、馬燈下,宋天翊以此結尾。
正午陽光下,他休息片刻后,又去迎接“新任務”。
(賀占軍 張斌)
責任編輯:胡睿琳
關注公眾號,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