堅守站場的輸配人,穿越沙漠的巡線員,隨叫隨到的搶修隊……春節(jié)假期,有這樣一群“管網人”,他們堅守工作崗位,確保第一時間排險情、除隱患、穩(wěn)供應,守護著千家萬戶的“煙火氣”。
走進國家管網集團北京管道有限公司陜西輸油氣分公司榆林作業(yè)區(qū),值班室內燈火通明,一片忙碌的景象。工作臺上的電腦屏幕上閃爍著密密麻麻的數據。這些參數的變化,反映著陜京天然氣管網的“脈動”,也關系著千家萬戶的溫暖。“站場、閥室以及一些線路的重點風險段,都能通過上方的監(jiān)控進行實時觀測,這是我的主要職責之一,需要24小時在崗。”榆林作業(yè)區(qū)值班員張志祿說。
北京管道被譽為首都的“供氣生命線”,關系著首都及管道沿線1.2億居民的取暖和生活用氣。大年三十一大早,榆林作業(yè)區(qū)自控與電氣通信三級工程師代全利,在占地面積200多畝的站場內進行值班巡檢,忙碌的身影在黃色的天然氣管線間來回穿行,這樣的巡檢每天都要進行3次,每次一個多小時。最近,代全利加密了對站場設備的巡檢維護頻次。冬季氣溫較低,在需要重點關注的保溫部位,他一次次脫下手套感受設備溫度。寒風中,雖然“全副武裝”,但在反復“一脫一戴”的動作下,代全利的手還是會被凍僵。
“因為戴手套摸到的溫度跟實際溫度還是有差別,所以需要摘掉手套,保證準確性,防止這些管路發(fā)生凍堵,造成閥門無法動作。”代全利說。
零下20℃的天氣,考驗著調壓設備,也考驗著巡檢人員。冬季晝夜溫差大,為了避免調壓設備出現凍堵、壓力不穩(wěn)等情況,代全利每次至少要檢查24個區(qū)域、67項內容。參加工作9年來,他一直堅守站場巡檢崗,這個春節(jié)依然無法回家過年。
與此同時,巡線員劉越和妻子韓萍芳也穿上厚厚的防寒服,帶著沉甸甸的計量工具,前往地形復雜的郊區(qū)開始巡檢。每到一處,他們都細致入微地逐一檢查管道和附屬設施是否完好、閥室和站場周邊是否有燃放煙花爆竹的行為、地下管道埋深是否符合標準等情況。
劉越和韓萍芳需要巡護的管道大多在荒漠中,很多地方車輛無法進入,只能靠雙腳,一天徒步5公里是家常便飯。“我從事管道線路保護工作6年了,這份工作教會了我什么是責任,我熱愛我的工作。”劉越說。
天色漸漸暗了下來,劉越和韓萍芳又順利完成了一天的巡檢工作。站場內,4000余億標準立方米的數字,每隔10秒進行一次更新,這樣的變化既代表榆林作業(yè)區(qū)向北京管道完成的輸送量,也是所有“管網人”堅守的見證。從千溝萬壑到燕薊之地,從黃土高原到華北平原,“管網鐵軍”步履鏗鏘,他們用腳步丈量管網安全,守護著千家萬戶的“煙火氣”。□謝妮妮 張瑜
責任編輯:白子璐
關注公眾號,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